2005年——诺基亚进入中国的第20个年头,12月,在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颁布的“2005中国品牌风云榜”中,诺基亚当选“中国国民品牌”,成为唯一入选的外资企业。同年,诺基亚再次获得由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经济观察报》社共同评选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成为连续三年获此殊荣的企业。
2005年前9个月,诺基亚在大中国区销售手机2300万部,比去年同期增长77%,销售额超过33亿美元(27亿欧元),预计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总体市场份额超过30%,进一步拉大了与第二位竞争对手的距离。同期,诺基亚出口额达23亿美元(19亿欧元),稳守中国移动通信领域最大出口企业的地位。到目前为止,诺基亚已经是大中国区7个公开的3G WCDMA 网络中5个网络的主要供应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诺基亚何以能持续扩张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在今年11月的“完全移动生活2006”大会上,诺基亚大中国区客户及市场运营高级副总裁赵科林先生道出了背后的原因:
第一,基于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提供最领先的产品、技术和卓越的设计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第二,确保最佳的产品质量并提供最完善的服务网络;第三,努力扩大分销能力,加强与运营商的合作,打造最佳的分销网络和最强的市场渗透力;第四,通过对中国市场的持续投资,不断加强诺基亚在中国通信产品市场首选品牌的领先地位。
最领先的产品和最领先的技术
2005年,诺基亚在中国内地共推出30款左右终端产品,形成了覆盖各个消费群体的完整产品系列。其中,至尊经典系列的诺基亚8800、诺基亚倾慕系列时尚手机、多媒体智能手机诺基亚N70以及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诺基亚6708手写智能商务终端等多款产品的上市,无疑成为今年中国手机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随着中产阶级在中国的快速成长,中国正在日益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针对这一趋势,诺基亚倾力打造的时尚系列和至尊经典系列产品一直深受中国精英消费群体的青睐。作为新一代时尚手机的代表,诺基亚“倾城”系列自去年底上市以来,从一线城市到四、五级市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销售业绩——GfK的一项调查表明,诺基亚7260名列中国整体手机市场销量前5位。今年11月,诺基亚再次引领时尚风潮,发布“倾慕”系列手机。“倾慕”系列以无与伦比的方式,将个性化科技与时尚巧妙融合,成为时尚潮流人士的最佳代言。另一款备受赞誉产品是诺基亚8800。这款至尊经典系列的产品,凭借简约与内蕴的完美融合赢得了市场的极力追捧。其价格一度突破万元而一货难求,市场需求之强劲甚至连诺基亚也始料未及。11月,诺基亚8800荣获2005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
在中国这个多元化的市场中,很多消费者仍然是初次购机用户。为了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诺基亚推出了丰富、实用的入门级手机产品,并赋予这些产品同样出色的设计、功能和质量。例如,更友好的用户界面、针对老人设计的大字体、手电筒功能和语音短信功能。在四、五级城市,尤其是农村市场诺基亚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来自GfK的报告显示,2005年9月,在所有手机产品中,诺基亚1100在所有四、五级市场均位居畅销榜首位,而诺基亚3100、3120则紧随其后,分列第2、第3位。
随着数字产业与移动性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在移动中享受音乐、电视、新闻、游戏等多媒体内容。作为移动技术的创新者和领导者,诺基亚不断向市场推出最新的将视频、音乐、游戏及各种数字功能集于一身的多媒体移动终端。今年,诺基亚已经发布了10款具有MP3功能的手机,使市场上拥有MP3功能的诺基亚手机达到15款,占整个诺基亚产品系列的30%,为各个消费群体提供了随时随地的音乐体验。
为更好地了解和满足企业移动市场的需求,诺基亚于今年5月1日成立了大中国区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在这一年中,企业解决方案部构建了良好的渠道架构,与诺基亚论坛、企业移动解决方案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同时,诺基亚不断加大对企业级移动终端市场的开拓,今年先后在中国市场推出了针对移动商务人士、具有强大商务功能的两款智能手机——诺基亚6708和诺基亚9300中文版,进一步体现了诺基亚‘实现工作移动化’的战略。
最佳产品质量与最佳服务网络
诺基亚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市场生产和提供最佳质量的产品。在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展开的2005中国手机质量跟踪结果中发现,在移动电话领域诺基亚手机“总体用户满意度水平”第一。诺基亚还赢得“手机厂商知名度”第一、“手机品牌知名度”第一、“产品质量总体满意度”第一、最佳“手机通话性能”和最佳“手机输入方式”等荣誉。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手机用户服务满意奖评选中,诺基亚夺得“用户最满意手机品牌”并荣获“服务创新奖”。
最佳分销网络,最好渠道渗透力
今天,诺基亚在中国内地拥有100个代理商,拥有3个全国分销商及众多地区分销商,分销网络遍及400多个城市。同时,诺基亚不断努力提高零售能力,在国美、大中、苏宁等高级连锁店增加诺基亚的零售业务。通过不断的渠道渗透和品牌发展,诺基亚在中国各级城市中均占据了无可争议的市场领导地位。GfK的调查指出,2005年9月,诺基亚在一级城市占有最畅销机型前5名的主导地位,不仅如此,在四、五级城市中,销量前三名的产品均为诺基亚产品。
持续承诺中国,建设第一品牌
过去20年,诺基亚在中国取得深入而全面的业务发展,并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及移动通信产业的成长贡献着积极的力量。今天,诺基亚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超过22亿美元,建有六个研发机构和四个生产基地,员工近6000人,办公机构遍布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诺基亚全球重要的生产、研发和人才基地,亚太地区物流配送枢纽和企业创新中心。
在生产方面,今年1月诺基亚完成了4家在华生产型合资企业的整合重组工作,新组建的诺基亚首信通信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移动通信行业最大的制造和出口企业。10月,诺基亚在华生产手机突破2亿部,成为本次重组的最佳注解。诺基亚还宣布将扩大其东莞手机工厂的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此外,以诺基亚为龙头的星网(国际)工业园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期增资扩建和二期启动工程已经拉开序幕。
在研发方面,诺基亚在杭州建立了“诺基亚创新软件园”,为当地企业在软件开发和移动应用方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成都设立了中国第六家也是其全球第二家3G研发中心和“四川电信--诺基亚增值业务应用中心”。此外,诺基亚与中国普天建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3G移动通信网络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一系列举措表明诺基亚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向深度和广度正持续迈进,同时体现了诺基亚一贯重视科技创新,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方针。
在3G基础设施领域,诺基亚已成为大中国区市场3G WCDMA移动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并将为中国提供更多类型的产品,确保有更多产品满足各种各样的标准。在超三代技术—HSUPA/HSDPA方面,诺基亚今年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在法国嘎纳举行的3GSM大会上,诺基亚成功完成了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技术演示,成为业界第一个演示HSUPA技术的公司。诺基亚(中国)研究中心是该演示的主要设计者,充分展示了诺基亚中国的研发实力。此外,诺基亚网络事业部在北京成功完成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通话,并且达到3.2 Mbps的传输速率。通话充分显示了诺基亚在HSDPA开发方面的强大实力。
移动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社会性技术。“移动性”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塑造着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方式。今天,诺基亚的愿景是“完全移动生活”。在“完全移动生活”中,诺基亚不仅是一个移动电话品牌,同时还是一个提供移动性产品与解决方案的领先者。未来,它将继续通过移动连接和人性化的科技丰富中国人的个人空间,成为中国人信赖的梦想挑战者。
截止2005年12月底,诺基亚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各类奖项80余项,涉及品牌、产品、设计、质量、服务、营销等各个角度。诺基亚作为道.琼斯可持续性指数中排名第一的欧洲科技公司,多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并连续五年跻身《商业周刊》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十强行列。
2005年度诺基亚所获重要奖项:
1、 诺基亚荣获《21世纪经济报道》及《21世纪商业评论》联合评定的“中国最佳企业公民”。
2、 诺基亚连续3年荣获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及《经济观察报》颁布“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
3、 诺基亚在《财富》杂志中国版“中国50个最受尊敬的企业”排名榜中位列第九,在同行业中位居第一。
4、 诺基亚连续5年入选《商业周刊》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The 100 top Brands)排行榜十强。2005年,诺基亚名列第六,是品牌价值最高的非美国企业,通信行业唯一当选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十强的企业,也是欧洲唯一当选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十强的企业。
5、 诺基亚荣获由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颁布的“中国国民品牌”。
6、 在中国质量协会的2005中国手机质量跟踪结果中,诺基亚总体“用户满意度水平”第一位,“手机厂商知名度”第一位,“手机品牌知名度”第一位,并在“手机产品质量总体满意度”、“手机通话性能”和“手机输入方式”三个单项上成为唯一的优胜者。
7、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手机用户服务满意奖评选中,诺基亚名列五大“用户最满意手机品牌”之一,并赢得“服务创新奖”。
8、 诺基亚N90荣获欧洲影像及音像协会评选的“2005-2006年度欧洲多媒体手机大奖”。
9、 诺基亚“倾城”系列、诺基亚2650和诺基亚6630荣获2005年度iF产品设计奖“消费电子产品类大奖”。
10、诺基亚8800荣获香港设计中心颁布的2005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
11、诺基亚N92荣获中央电视台“CCTV2005创新盛典”手机类“最佳功能设计”大奖。
(新闻稿 帕格索斯 2006-01-05)